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共)6篇

2024年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 篇1

互联网医院进入高速发展期,如何实打实的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保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成为了医疗行业的新业态。

越来越多的新名词诞生,如互联网医院便是其中之一。

互联网医院行业也随之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随着国家发布的各种利好消息,互联网医院正在跑出加速度,让不少人都接触到了互联网医院带来的普惠医疗好处。

不断涌现的互联网医院,已经渐渐的成为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莲藕互联网医院便是其中一家,我们单独拿出来分析。

莲藕互联网医院,是莲藕健康旗下开发的APP,莲藕医生中的互联网医院。在基于互联网技术5G技术医疗资源下建立起来,是一个移动医疗综合平台,通过莲藕互联网医院,能够让人们最大程度的享受普惠医疗。

依靠莲藕医生,莲藕互联网医院为患者和医生、实体医院提供4大保障

1. 电子处方服务,助力处方药合规销售,复诊开方,专业高效。

2. 快速问诊服务,提供在线图文、语音、视频的线上问诊服务,为描述病情、患者就诊提供多媒体技术的帮助。

3. 合理用药辅助决策系统,帮助医生处方用药风控,药师审方决策辅助。

4. 互联网医院协办方案,为实体医院提供互联网系统+运营规范+数据整套综合方案。

莲藕联网的建设发展,符合和顺应了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以及医疗领域监管规律的结果。

目前来说,莲藕互联网医院仍然有上升改进的空间,其他互联网医院也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极其需要“对症下药”。

如加强医生资质,让患者医生平台三方得到有效的监管和信任。

其次,是加强医生在线诊断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减少沟通阻碍,提升互联网医院效率。改善目前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专家医师“触网”,不要让在线诊疗成为年轻医生的专属,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更应提高医保覆盖率,完善在线诊疗服务的定价体系,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打通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多个堵点,让莲藕互联网医院的“看病不出门”理想能真正成为老百姓问诊寻医的日常。

2024年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 篇2

公立医院缺乏自驱力,数字医疗平台盈利难?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和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互联网医院迎来了爆炸性的增长,截至目前,全国互联网医院超过1600家,仅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医院就超过500家。在“1600”这个数字的背后,中国互联网医院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快速增长中,互联网医疗面临着什么样的危机?红利消失,“起飞”的互联网医院的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据调研统计,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44家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人次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7倍,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量增长了20多倍,全国30个省份已经建立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2021年7月31日,目前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超1600家。而在2018年12月份,这一数字仅为100家左右。互联网医疗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互联网医院建设浪潮的背后,是公立医院和数字医疗平台的共同促进。公立医院缺乏自助力,数字医疗平台收益难吗?

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医疗资源供给、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逐渐发挥着重要价值;特别是疫情期间,如果互联网医疗受到阻碍,互联网医疗成为“消防员”,受到社会好评。但是,有必要正视互联网医院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莲藕健康借助5G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新组合,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加快医联体建设,促进公共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推动医疗资源均等化、普惠化、高效化、践行分级层诊疗制度。

公立医院设立的互联网平台中,缺乏内驱力和核心问题。目前,公立医院根据国家政策设立了各自的互联网医院,但一个现实问题是,三甲等医院的医生大多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医院只能安排资质较低的医生在线出诊。

从互联网医疗企业设立的互联网医院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同样棘手。例如,患者对公立医院的信任根深蒂固,短期内很难改变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线医疗行为的低频、浅问诊特性,难以真正支撑平台企业的发展,难以盈利,如何通过医疗保险支付也是核心课题。

互联网医院繁荣的背后,可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自解决各自领域的课题,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落地模式。

2024年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 篇3

如今,数字化改造不仅仅是一个神话般的流行语。技术改进扰乱了许多行业,创新改变了企业执行流程的方式。近年来,医疗保健行业取得的进步之多令人难以置信,但它们才刚刚起步。

医疗保健创新始终围绕改善患者结果、增加预防性医疗保健和减少医生工作量。Grand View Research 的一项研究预测,美国数字医疗保健市场目前价值 1102 亿美元,2028 年将盈利 2954 亿美元。

随着数字化转型改变我们对医疗保健的看待方式,以下是推动前进方向的四个关键趋势。

2020-3-14

人工智能和预测性医疗保健

长期以来,数据收集一直是医疗保健领域的一个关键因素。病人的病史和治疗信息现在正被用来改变医院和诊所的处方治疗方式。

确定和开具预防计划有助于医院减少急诊室和诊所的负荷。大数据分析还帮助医院预测了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入院人数,并适当配备了人员。

随着大数据收集的增长,公司已经开始投资人工智能增强型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已接受过历史数据集培训。公众已经接触到像Moxi这样的机器人,它旨在协助护士完成日常任务。

AI 支持的聊天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客户服务甚至治疗角色。然而,人工智能的力量可以在医学研究领域充分释放。精密医学、基因组学、医学成像和药物发现将受益于人工智能算法快速处理大型数据集并发现其中隐藏模式的能力。

大型制药公司已经使用人工智能来缩短药物开发周期,并发现发现时间平均缩短了四年。为了充分拥抱人工智能的潜力,医疗保健公司需要投资,使人工智能对人类更友好。

正如行业思想领袖科恩•卡斯(KoenKas)所说:”医疗保健的未来与其说是技术的采用,不如说改变行为。以无形的、令人愉快的方式,在后台以惊喜和奖励的方式这样做。

按需医疗保健

今天,超过一半的互联网流量来自手机,因为它们用于通信、研究、交易和执行日常任务。此外,全球有超过 40 亿人能够访问互联网,因此很容易看到如何在患者方便的时候提供医疗保健。

人们主要使用在线信息中心来研究医生和医疗设施,但他们不使用它们来安排预约。与行业其他部门取得的进展相比,医疗保健预订流程是一个反常现象。

患者仍然拨入诊所,并让操作员手动将他们预订到插槽中。由调度解决方案提供商代理进行的研究表明,年轻人更有可能通过打电话而不是通过应用程序或在线渠道预约。在线渠道缺乏可用性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除了使在线渠道更加可用外,医疗保健也见证了自由职业医疗专业的兴起。诺马德健康公司等公司将医生和专业人员与需要他们技能的医疗中心联系起来。

因此,医院现在可以容纳更广泛的治疗,即使他们没有工作人员在现场与必要的技能。这防止了患者前往专科医院,而是在自己喜欢的场所接受治疗的需要。

可穿戴健康设备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一些估计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55.7亿美元。可穿戴设备的吸引力在于它们能够为预防性医疗保健程序提供信息。

Fitbit,也许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可穿戴生物识别收集设备,揭示了可穿戴设备在对抗COVID-19大流行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该公司发现,在参与者报告症状发病的前一天,其设备可以检测到大约一半的COVID-19病例。

“如果我们能让人们知道他们应该在症状开始前一天接受测试,”Fitbit研究总监康纳·海尼根在谈到这些发现的影响时写道,”他们可以更快地隔离并寻求治疗,帮助减少COVID-19的传播。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采用,公司正在探索个性化医疗保健体验的新方法。从授权个人更好地照顾自己,到提供保险激励,医疗保健可穿戴设备的上限非常高。

美国的医疗体系将得到最大的好处。每年花费的3.5万亿美元中,大约90%用于治疗慢性和精神疾病,这些疾病可以通过预防性医疗计划得到更好的管理。可穿戴设备是部署更有效的预防性医疗保健计划的关键,而且它们才刚刚开始。

用于记录存储的分散数据库

随着公司收集的数据量的增长,安全性正日益成为一种必要。网络犯罪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增加,由于医疗记录和数据的敏感性,这一趋势对医疗保健尤其令人震惊。

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是医疗记录的零碎存在。人们在人生的不同点接受不同医生的治疗,他们以前的任何治疗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缺乏记录每个人病史的集中数据库既是一种风险,也是一种障碍。它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失败点,但它也增加了被规定不当治疗的机会。

区块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优雅解决方案。由于其性质,区块链网络几乎不可能被破解。网络还可以检测冲突信息并自动提醒管理员。

澳大利亚和英国已经开始尝试将患者记录迁移到区块链,并处理提供商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美国,患者隐私是一个障碍,但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为这些记录带来了基于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难怪到 2027 年,医疗保健市场的区块链有望达到550 万美元。

数字化转型 = 即时医疗保健访问

所有这些趋势都确保不久,人们将有能力在手掌上处理其健康的所有方面。预防性保健的兴起也有望减轻医院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目前承受的负担。

随着数据越来越多地被分析并转化为可操作的建议,世界将成为一个更健康的地方。

关注DataFocus,了解更多数据分析知识!

2024年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 篇4

互联网在这些年来为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改变,主要是这样几步:

第一,打破信息壁垒;

第二,流程再造,比如购物下订单的流程,跟互联网结合之后,就产生了现在的淘宝,而京东用集中仓储改变了物流,这样就形成了新型的互联网电子商务;

第三步是智能化。

在医疗和互联网相结合的这个领域,现在走到了哪个阶段呢?互联网医疗现在已经走到了第二个阶段——流程再造。

那么未来的就医流程会变成什么样子?首先,我们认为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以后,医生的主流工作平台大部分应该是在云端,患者在医院里面就诊的这一刻,实际上是患者病情严重到需要医生线下干预的那一刻,比如说做一个检查,做个手术,或者需要一段时间住院集中治疗。但是这个集中治疗之后,患者继续回到家里,他的长期治疗是需要回家去做的,而这个时候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络必须要靠云平台来保证,保证医生的诊疗,保证医生对患者的干预能够顺畅的延展到患者家里去,所以云端平台将是未来医生工作的主平台。

那么我们有几个展望,是什么呢?

第一,未来医疗的核心是优质服务。从目前来看,大家都非常希望得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医疗服务,而不是以医院或医疗为中心,更不是以医生、科研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核心实际上是一种优质的服务,而根据我们现在所摸索到的,这种优质的服务必须要按照患者的需求,去设计崭新的服务流程,比如刚才我们画的云端服务流程,帮助患者和医生,大部分时间能够保持双方的联络;比如说现在我们正在让医生靠服务收取服务费,要靠服务展现医生的服务价值;再比如说我们在建立长期的慢病管理平台。这背后一个核心是,我们要把单次诊疗,这种一次一次的,间断的单次诊疗为主,转向长期诊疗,甚至是终身跟踪治疗,未来50%的复诊将被迁移到线上。

第二个展望是什么?是互联网将会推动医生品牌的迅速崛起。患者的口碑成就医生的品牌,这是医疗行业里面的一个亘古不变的原则。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个过程被加速,当我们把大量的复诊迁移到线上来之后,患者和医生之间在线上所做的每一次行为都会成为医生品牌的一个重要支撑,这种行为通过互联网再次被放大出来,将会影响更多的患者了解这个医生,这就形成了一个医生口碑的正向循环。

未来我们将会进入到一个更加直接的时代,也就是说以前我们看病都是要去选择医院,记的是一家一家医院的名字,但是将来医院的名字将会被医生的名字取代。未来一定是看病认医生的平台,而医生的品牌完全是通过互联网去传播,就像我们现在吃饭、点餐时,首先打开手机一样,那么未来去医院一定也是要先打开手机,去选择。

第三,医生和医院将会形成一种新兴的协作关系,现在医院都是医生的领导,将来就像国外的医院跟医生的关系一样,是一种协作关系。医院请来一个大牛医生,会让这个医院某一个科室迅速地成长起来。前几个月我去上海,上海一家医院的领导请来了好大夫在线上有个人品牌的专家,于是这个科室的病床立刻就收满了,由此感受到了品牌医生的魅力。另外,网上诊所将是医生未来的主要执业形式,有大量的复诊病人将在网上完成,那么医生的个人网上诊所将会是他服务老患者的主要形式。

还有一个展望就是,互联网医疗正在走向开放,走向平台化的模式。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例子,在我们通过好大夫在线APP、PC网页去覆盖患者群,覆盖基层医院、基层医生,三甲医院的医生们来到平台上展开工作。有患者、有基层医生、有三甲医院的上级医生,整个平台就变得活跃起来,基层处理不了的病人,会由基层医生转诊给上级医生所在的三甲医院,在线完成转诊过程。我认为,将来平台级的公司一定会变成这样的模式。

总结一下,我们正处在整个行业的快速变革期,新的平台正在形成,在新医改的推动下,互联网的推动下,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整个行业都在快速发生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我们是要做一个旁观者,还是要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是推动者呢?

2024年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 篇5

持续健康发展是互联网医院的必走路线

随着我国网络医院的迅速发展,用户在网上问诊也越来越方便,核对药物,填写症状、既往病史、用药史,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现在不到一分钟,以前在医院门诊花时间的处方就可以迅速生成了。医院“线上化”,能够带来两大利好因素,一是吸引更多的患者,另一方面是更好地管理患者。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全国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就超过1100家,发展迅速,势不可挡。网络医院如何持续健康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区别在于,远程医疗是机构对机构,网络医疗是机构对患者。

那么,在慢性病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了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光靠单一的互联网医院是无法处理这件事的。有了互联网医院系统,专家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网络,指导当地医院诊治病情变化、危重的患者。阿童木互联网医院,隶属于揭阳阿童木综合医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综合医院服务,医疗技术服务、转让、开发、推广、咨询、医疗器械、卫生用品、计算机软件以及辅助设备销售。

医管、药监、医疗保险等部门是如何相互连接的?外地医生在当地注册,谁来管理?上传到平台的大量数据,怎么分析?如何有效判断大量处方的合理性?如果医生或医疗机构违规了,怎么处罚?目前,相关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医院的监管一般建立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传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如果医疗平台故意违规造假,将难以监管。网络医院监管还面临着部门间、地区间、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诸多挑战,有关部门和行业需要规范化、完善。

除了实现远程问诊外,互联网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其他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一样,互联网医院也需要在诊疗中进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对网络医院的监管应贯穿患者在线问诊前、中、后等各个环节。“监视器对面的医生是否有资格,处方是否合理,服务是否满意等,都应该在监管平台的管理之下。

2024年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 篇6

互联网医院就是用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手段去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质量。互联网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承载形式之一,区别于公立医疗服务机构以及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同时还延伸出了很多新的服务态势,包括远程医疗、在线问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等。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院模式被业界看好,一个是因为其拥有线下依托或自建的实体医疗机构,能够具备全科医生建设的基础,可通过在线协作沟通平台组建跨区域的专家与基层医生协作活动;二是因为互联网医院建设了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电子处方与在线医嘱系统等在内的数据系统,可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三是可以将医疗资源分享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用户便捷就医,降低医疗成本。

互联网医疗的背景

互联网医院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健康医疗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国家卫健委对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等始终持审慎、甚至限制态度,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了鼓励政策。

互联网发展历程

互联网医院”较早期还停留在专注线上挂号、分诊和转诊等基本业务阶段,为“Online”模式,用户的留存和长期活跃度都难以保证。在“O2O”阶段,较为典型的互联网医院模式是线上轻问诊、复诊以及线下的初诊相结合,医生专家和患者的连接渐渐紧密,并且互联网医院开始连接医药和保险。但由于互联网医院一直受限制,医+药+险未能完全走通。随着政策的逐渐松绑和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走进用户的视野,这一阶段特征是线上和线下的界限逐渐模糊,这也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服务模式。在O2O走入OMO的过程中,互联网医院的盈利点从关注“病人咨询-医生开出处方单-下单支付”的转化率到用户为服务付费。

多年来,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试图打通“医、药、险”的闭环,并且尽可能地丰富和优化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流程,融入医疗健康大数据、HMO、AI辅助诊疗等方式,对互联网医院进行再一次“升级”。

互联网医院的主流模式

2018年4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了两种互联网医院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服务时间和空间,把互联网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第二名称。第二种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已经申办了互联网医院,利用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平台,为患者提供服务。

第一种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即线下医院的互联网化

分为两小类型:

(1)医院自建平台,把部分医生搬到网上,进行网上问诊服务

典型例子有浙一互联网医院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导,引进软件,开展网上诊所。

(2)由医院主导,但第三方平台提供技术服务

典型例子是深圳市宝安中医院网上医院,深圳宝安中医院提供诊疗服务(在线问诊、开电子处方),健康160提供技术支持,160大药房提供药品配送。

第二种是互联网企业是主体

申报成立互联网医院公司,但必须要有挂靠的实体医院,不管是自建的、收购的、或者合作的,只有有挂靠的实体医院就行。(因为医生要在该网上医院执业,必须要备案到所挂靠的医院)。

也分为两小类型:

乌镇互联网医院(只有一个),由微医集团主导,与地方政府和医院合作,成立公司。

银川互联网医院(是一个互联网医院体系,可有多个互联网医院),由政府引主导审核,互联网企业申请互联网医院,必须在当地注册互联网医院公司。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影响比较广的模式。

互联网医院两种模式

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

“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势明显,并获得国家明确肯定,在国家大力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互联网医疗近年来快速发展。2017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350亿元。目前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已逐步成形,在线挂号及问诊企业已从流量争夺进入到了医疗资源扩张的比拼阶段,接下来预计市场增速将维持在40%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随着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不断壮大。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到2.6亿人,预计2018年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将达3.8亿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互联网医院案例

2016年至2017年期间,我国互联网医院如大潮汹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超90家。其中,乌镇互联网医院是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

乌镇互联网医院也是专业的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同时是乌镇互联网医院也是专业的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乌镇互联网医院接入的微医集团已经与全国27个省份1900多家重点医院建立信息系统的深度连接,汇聚20万名医生资源,累计服务人次超过5亿。

乌镇互联网医院三大核心功能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核心能力包括精准预约、在线复诊和团队协作三个方面。

1、精准预约,为大医院输送对症患者。针对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医改顽疾,乌镇互联网医院组织了一支超过1.2万人的专业分诊团队,为患者提供精确分诊和对症就医指导服务,也为医院和医生输送高质量对症患者,从而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患者提交精准预约申请后,专业分诊人员将根据用户提交的病情主诉即刻作出响应,5分钟内即可为患者精准匹配对症的、最近的公立医院医生资源,帮助患者实现对症快速就医。

2、在线复诊,足不出户看名医。“在线复诊”主要面向无需到线下医院挂号面诊的慢病、长病和小病患者,乌镇互联网医院通过远程视频语音等技术实现了在线复诊、随访和慢病管理,让患者在家就能完成复诊、配药,不必再常跑医院,有效降低了整体医疗费用。

3、团队协作,助力“双下沉 两提升”。微医集团首创的“团队医疗”主要抓住分级诊疗“双下沉、两提升”难题,这一模式已经被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线下推广,并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的赞扬。乌镇互联网医院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团队医疗的模式,把大医院、大专家能力下沉到广阔的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医生在与专家的协作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互联网医院面临的挑战

2017年互联网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跌宕。在如今的高歌猛进之势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互联网医院整体基础设施水平仍然偏低,不足以支撑后续的高要求发展;二是目前政策发生改变,重新获取牌照的门槛较高;三是互联网医院无法首诊导致病源获取难度大。

此外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创新,仍受诸多因素制约,比如组织内分级诊疗的构建,比如商业险覆盖率不高,比如处方共享及网售处方药放开的问题,比如首诊后向线上转移机制还未建立等。

近几年,国家出台多项宏观规划,涉及健康产业。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健康产业正在逐渐占据顶层设计的重要位置,成为各方资本竞相追逐的朝阳产业。中商产业研究院在大健康产业领域搭建起“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